插混,到底有没有未来?

“纯电、插混、增程,未来很有可能三分天下。”

去年,在撰写的某篇文章中,曾做出过开篇的判断。背后提供依托的论据,一方面还是因为见证了传统燃油车比想象中更快的垮塌;另一方面则是看到了插混、增程累计销量与份额占比的快速崛起,以及纯电扩张的渐渐放缓。

插混,到底有没有未来?

但迈入今年以来,剧情好似并未朝着预期中的方向发展。

就拿刚刚过去的5月为例,结合乘联会公布的终端成绩单,纯电批发销量达到75.4万辆,同比增长37.7%,环比增长4.4%。

相比之下,插混仅为34.1万辆,同比增长20.1%,环比增长6.5%。反观增程,批发销量12.2万辆,同比增长46.7%,环比增长29.4%。

对应份额方面,纯电占比62.5%,插混占比27.7%,增程占比9.8%。

不吹不黑,距离“三分天下”的目标还很遥远。与此同时,在同比增幅上,明显能够发现去年红极一时的插混,有了慢慢放缓的趋势。

而上周的选题会,产生了不少疑问,“难道,插混不香了?”甚至往严重了说:“难道,我们高估了插混所蕴藏的终端需求?难道,插混这条技术路线的未来,到底有没有想象中的明朗?”

接下来的篇幅,试图展开聊聊我的看法。

01“插混车主的下一辆是纯电”

为什么插混今年批发销量的同比增幅会明显放缓?

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大众市场,“爆款”纯电车型正在如潮水般涌现出来。类似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般的小车选手,位于终端无疑进行着疯狂收割。到了高端市场,增程产品则更受追捧。加之传统燃油车疯了一般的大打特打“价格战”。

插混,到底有没有未来?

插混夹在中间,像极了“两头受气”。

而上周的选题会,分别先后采访了公司两位购买领克08的同事。在他们一年将近2万公里左右的行驶里程中,使用纯电模式的占比均超过80%,混动模式下的使用占比却仅有20%。甚至其中一位同事,家中无法安装私桩。

顺势,不禁反问,“为何当时不直接选择纯电车型?”

得到的答案均为,“还是有一些里程焦虑,还是觉得长途出行有油箱会踏实些。”而当我继续反问,“如果换车还会选择插混车型吗?”他们无一例外,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实际上,结合笔者的实际调研,随着全国充电网络的日趋完善,以及纯电车型的产品力逐渐成熟,本段的小标题正在成为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插混车主开始“倒戈”。

无独有偶,望向高端市场,得益于大电池与超快充的加持,增程车型馈电模式能耗较高的缺点已经被很大程度上的弱化。

插混,到底有没有未来?

相较插混车型,其成本层面的优势则进一步凸显,加之理想、问界般领跑者的带头冲锋、抢占用户心智,该技术路线大有一副成为“主流”的架势。

并且根据各家今年的产品规划,位于该板块纯电新车也将迎来“井喷式”的爆发。譬如,小米YU7、理想i8、乐道L90、小鹏G7等等选手,全都虎视眈眈的准备入场收割。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大环境,插混同比增幅的放缓其实不难理解。

况且,要知道,去年同期,恰逢“大魔王”比亚迪旗下相关车型最火热的阶段。但今年以来,由于种种阻碍,该集团在售插混产品的增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继续拿5月为例,纯电乘用车销量为20.4万元辆,插混乘用车销量为17.3万辆,差距扩大到了超3万辆。

由此以点概面,比亚迪的状态,无疑再次映射出整个大盘的局面。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许多读者好奇,“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插混究竟将何去何从?是经历短暂的低谷后重新上扬?还是彻彻底底的慢下脚步?”

就我个人而言,认为会更接近一个中间点。的确,随着电动化时代的降临,插混有它存在的意义,但想做到与纯电、增程“三分天下”很难。

02纯电当家,增程高端,插混补充

最近,总在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中国新能源市场无法实现三分天下,那么又会形成一个怎样的最终格局?”

插混,到底有没有未来?

而目前,比较能说服自己的答案直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技术的发展,大众市场或许会形成纯电当家作主,插混作为补充的局面;高端市场,增程将长期会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与此同时,在成熟补能体系的加持下,纯电的盘子也会逐渐扩大,插混同样起到补充的角色。”

至于多年后,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洗礼,最终整体的稳态销量份额,大胆猜测纯电、插混、增程之间的关系,或许会朝着“60%、20%、20%”甚至“70%、15%、15%”所不断靠拢。

当然,上述一切剖析能够落地的大前提,都是传统燃油车固守的阵地,被新能源车摧城拔寨般彻底的攻陷。

奈何,眼下距离该节点还很遥远。

5月,虽然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创造了历史新高,但也只不过是52.9%。换言之,中国车市的“油电之争”仍在战事激烈、你来我往的焦灼阶段。

不过,理性客观的讲,今年该项数据,单月突破60%大关应该不成问题。

毕竟,随着比亚迪、吉利、奇瑞般的自主传统巨头,拉开新一轮的“让利冲量”;加之类似小米、鸿蒙智行包括“蔚小理”般的新势力,纷纷开启重磅推新;以及诸多合资品牌大象转身后,进入到苦苦等待的收获期,新能源车从产品端到声量端都在呈现爆发之势。眼下,已经打赢了“渡江战役”。

插混,到底有没有未来?

反哺销量、迎来更大的质变,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此过程中,纯电、插混、增程除了内部的良性竞争之外,最为主要的任务,还是枪口一致的对准传统燃油车,全力瓦解那些真正意义上的“顽固派”。

至于今天文章的主角,必须承认的是,无论你喜欢与否,其目前仍在中国车市承担着电动化转型“普及者”的角色。

所以重新回到开篇的问题,如果非要探寻插混到底有没有未来,只能说切勿太过心急给它扣上“否定”的帽子。

道理还是那个道理,“中国车市没有一条技术路线能够一家独大。”

多种多样的用车场景,幅员辽阔的用车环境,国内海外的用车差异,终端用户的用车心态,都决定了整个大盘的“产品丰富性”。如今,或许会有人觉得插混不香了,但它依旧存在即合理,并且也在持续迭代与进步。

而作为见证者,我们其实更应该关注新能源车在打赢“渡江战役”后,何时才能迎来对于传统燃油车的“总攻战役”,明年、后年、大后年?

实际上,一切都在暗潮涌动中发生着变化。试图留在牌桌上,必须精准的嗅到风口,迅速调整与跟进才行。

一味地蒙眼狂奔,面临的只会是万丈深渊……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13695.html

(0)
武汉汽车网的头像武汉汽车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上午4: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上午4:02

相关推荐

  • 2025款小鹏X9新车商品性评价

    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汽车品质评价平台,武汉汽车网基于海量的汽车产品测试样本及科学的数据模型,推出“新车商品性评价”栏目。每月针对数款国内上市两年以内,行驶里程不超过5000公里的在售车型,通过客观数据和主观感受两大维度,由资深评测人员利用专业设备进行系统化的测试与评价,以全面展示和分析国内汽车市场新车整体商品性水平现况,为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提供客观真实的意见…

    2025年6月14日
    3600
  • 【韩系动向1541】现代汽车美国电动车工厂 HMGMA 投入运营!

    这里是全网最专业和权威的韩系车和韩国车市系列内容,《韩系动向》第1541期。 现代汽车集团,美国电动化专用工厂 HMGMA 投入运营!HMGMA 是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建设的第三个生产基地,是一座年产能达 30 万辆规模的电动化车辆专用工厂 。 HMGMA 是一座基于最新自动化、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将生产全过程的数据数字化并应用于运营的软件中心工厂(SDF)。…

    2025年3月30日
    10600
  • 小米汽车又“杀疯”了

    “这不是一辆普通的SUV”,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昨晚(6月26日)的新品发布会上郑重宣告,“YU7,是我们工程师团队写给所有无法容忍平庸、心怀远方的人们的一封最深情、最硬核的情书。” 在长达数小时的发布会中,雷军等小米高管详尽展示了小米在智能生态与出行领域的重磅突破,新手机、新平板电脑、新手环、支持录制第一视角视频的AI眼镜、刷新纽北赛道量产车纪录的性能猛兽…

    2025年6月27日
    2300
  • 手挡超跑 Huayra Codalunga Speedster发布

    近日,武汉汽车网从相关渠道获悉,超级跑车品牌帕加尼发布了Huayra(参数丨图片) Codalunga Speedster车型,新车定位为敞篷超级跑车,并提供手动换挡机构。 新车外观延续了此前Huayra Codalunga车型的整体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车头采用宽大扁平的样式,标志性的四颗圆形头灯辨识度很高,仿生理念的外后视镜也没有缺席,依旧安装在前翼子板…

    2025年7月9日
    2100
  • 叫停电动车研发,本田在打什么算盘?

    虽然海外市场的决定并不会影响本田在中国的布局,但这也给本田提了个醒:面对中国车市,转型要恒心,更要决心。 在电动化转型一事上,到今天,本田到底想清楚了该怎么去做嘛? 过去两年,眼看着大众、丰田、日产接连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或高频拿出电动化的新产品,或入股中国车企实现技术的弯道超车,抑或索性借助中国产业链优势推陈出新,继Honda e之后,本田倒也尝试了很多…

    2025年7月11日
    1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