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竞速固态电池技术的关键节点,国轩高科于5月16-17日举办的2025全球科技大会上,提交了一份极具分量的技术答卷。不仅宣布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正式贯通,还携金石全固态电池、G垣准固态电池等革新性产品亮相,彰显其在下一代动力电池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
全固态电池迈入预量产阶段
随着2024年国内固态电池相关企业逐步披露其产能规划和量产时间节点,2025年成为行业集体加速的一年。例如,长安汽车发布金钟罩固态电池,比亚迪量产60Ah全固态电池,宁德时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这一趋势表明,全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动化变革已进入高潮,全固态电池是未来发展方向,但面临诸多技术难题,需协同创新并明确技术路线。预计到2025-2027年,以硫化物复合电解质为主体的乘用车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量产。
在此背景下,国轩高科加速推进其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布会现场,全固态电池研发负责人潘瑞军博士介绍,自2024年首次发布金石电池以来,研发团队已在材料体系上取得多项突破。过去一年间,金石全固态电池的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提升60%,空气稳定性显著提高,正负极材料克容量也实现较大突破,为全固态电池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突破使新一代金石电池在350Wh/kg能量密度下,单体容量提升150%,预紧力下降90%,并在针刺、热箱、外短路、过充、挤压等严苛测试中表现出卓越的安全性能。

在量产能力方面,国轩首条全固态中试产线投产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条完全自主设计的产线集成了多项专利技术,在0.2GWh设计产能下实现90%的良品率。“从纳米级材料合成到模组装配,我们实现了100%国产化设备集成。”潘瑞军特别强调,搭载该电池的测试车辆已成功完成装车路测。

国轩高科工程总院副院长曹勇表示:“回望十年,我们坚守磷酸铁锂安全革命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今天,我们更要以固态电池技术实现跃迁,叩开下一代能源时代的大门。这是一个既要安全底线,又要性能天花板的时代。”
1000km准固态电池量产加速
尽管全固态电池技术前景广阔,但从技术落地到全面推广仍需时日。与此同时,工信部新发布的GB38031-2025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将“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要求,消费者对“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公里”的期待持续攀升,动力电池领域面临安全与性能双重挑战。
为满足市场需求,国轩高科此次还发布了G垣准固态电池。这款电池致力于解决续航焦虑与安全问题的矛盾,以300Wh/kg的能量密度将纯电轿车续航推至1000公里。

“半固态电池装车容易,但在高安全框架下实现性能突破才是真正的技术攻坚战。”国轩高科首席科学家朱星宝如是说。
G垣准固态电池采用六大核心技术矩阵,包括全域离子导网络、硅基限域技术以及闭孔固态电解质设计等。即使遭遇3mm钢针穿刺,电芯仍能保持“不起火、不爆炸”,并在带针状态下实现安全放电,释放能量达此前的96.8%。

G垣准固态电池提供197Ah/140Ah两种规格,其中197Ah方形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可达720Wh/L,兼容1000伏高压充电体系,保障10年50万公里续航倍率,支持6C和4C快充,为B级及以上纯电动汽车提供1000km以上的长续航解决方案。
据产业化路线图,国轩高科已建成年产能12GWh的G垣准固态电池产线,并向5家以上客户送测,其中4家已进入上车测试阶段。“G垣准固态电池001号车目前测试里程已超1万公里。”朱星宝透露,“今年内预计会有几家车企陆续官宣上车计划。”
此外,针对对功率性能要求更高的evolt产品,国轩高科推出高功率化解决方案——3600W/kg的功率密度配合12C放电能力,使电池组可在12分钟内完成10%-80%快速补能。目前该电池已通过国标安全测试及evolt飞行工况验证,年产能达10GWh,即将实现商业化使用。
从磷酸铁锂到固态电池,国轩高科的技术演进映射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进化轨迹。在安全与性能的平衡点上,这家企业正以材料创新、制造突破和生态布局书写下一代电池的竞争法则。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1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