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舱监测装机量分析:国内新势力品牌推动DMS功能持续普及

座舱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多模感知技术架构,融合视觉、语音、传感器等多维数据采集方式,既能实现对驾驶员的疲劳等状态的检测,又具备乘客行为识别、个性化服务推荐等功能。外媒消息称,MulticoreWare将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演示先进座舱监控传感器融合技术,整合60GHz雷达与红外摄像头,可在复杂环境精准追踪驾乘人员生命体征。

在座舱监测领域,DMS、面部识别、声纹识别等功能正加速普及。据武汉汽车网研究院智能座舱配置数据库显示,2025年1-4月,中国市场DMS搭载量达140.2万套,较2024年同期的101.9万套有显著增长,渗透率高达21.1%。这表明DMS在市场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消费者对驾驶安全辅助功能需求强烈,车企也愈发重视该功能配置。

面部识别搭载量为98.9万套,相比去年同期的64.4万套增长明显,渗透率达14.9%。作为座舱监测的重要功能之一,面部识别在身份验证、个性化设置等方面具有应用优势,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培育,预计后续搭载量和渗透率将稳步上升。

声纹识别、车内生命体征检测、手势控制、情绪识别等功能渗透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8%、6.0%、5.7%、0.4%,但除情绪识别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搭载量增长,目前仍处于市场拓展阶段,需进一步优化技术和降低成本以推动普及。

座舱监测装机量分析:国内新势力品牌推动DMS功能持续普及

从不同价格区间的市场渗透率来看,2025年1-4月,座舱监测功能在不同价格区间的搭载呈现多样变化,各项功能整体呈现向10-30万元区间车型下探的趋势。其中DMS、面部识别、车内生命体征检测、手势控制等功能则进一步向10-20万元区间车型渗透。

DMS在20-30万及10-20万元价格区间占比提升,中高端车型重视度持续;面部识别从30万以上向30万以下加速渗透。声纹识别布局波动大,市场策略尚不稳定;车内生命体征检测在20-30万为主的基础上,向10-20万区间拓展。

手势控制在中低端车型有一定增长,集中于10-20万和20-30万区间。总体来看,部分座舱监测功能正从中高端向中低端车型渗透,各功能有望在更多价格区间提升搭载率与渗透率,进一步拓展市场覆盖范围。

座舱监测装机量分析:国内新势力品牌推动DMS功能持续普及

2025年1-4月国内乘用车市场中,标配DMS功能的车型里新能源占比超80%,本土品牌占比达77%。

从不同动力类型来看,新能源车在标配DMS功能的车型中占比从78%升至84%,占主导且增长明显,凸显其对智能安全配置的重视。ICE占比从20%降至13%,传统燃油车在该功能普及上渐趋落后。HEV占比从2%微升至3%,在DMS配置上进展缓慢。

从不同派系来看,中国品牌占比由2024年同期的75%升至77%,占比优势明显且持续扩大;美系品牌占比从18%降至13%;日系品牌从4%增长到5%;欧系品牌表现亮眼,从2%提升至6%,同比增幅200%。整体来看,中国品牌车型在DMS功能搭载上大幅领先,其他派系表现各异,部分有增长趋势但幅度相对较小。

从不同品牌来看,理想、小米、极氪等本土新势力品牌已实现DMS功能的全系标配,推动汽车主动安全迈向新阶段,而比亚迪(10.7%)、本田(24.0%)等品牌在这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搭载量上,特斯拉以16.5万套的成绩位列榜首,理想(12.8万套)、小鹏(12万套)等品牌也表现出色。

座舱监测装机量分析:国内新势力品牌推动DMS功能持续普及

从供应链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DMS集成供应商市场格局有明显变动。特斯拉虽以11.7%的市占率仍占据市占率榜首,但比例有所调整;比亚迪、理想汽车等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在DMS系统集成上更倾向于自研。

在算法领域,除商汤绝影、虹软等第三方供应商外,特斯拉、小鹏、小米等新势力车企凭借自身软件技术优势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商汤绝影以21.3%的市占率维持领先,虹软凭借10.7%的份额跻身前三,较2024年同期提升近1个百分点。

座舱监测装机量分析:国内新势力品牌推动DMS功能持续普及

数据来源:武汉汽车网研究院智能座舱配置数据库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报名免费获取配置数据样本

座舱监测装机量分析:国内新势力品牌推动DMS功能持续普及

——供应链图谱推荐——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情

座舱监测装机量分析:国内新势力品牌推动DMS功能持续普及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13412.html

(0)
武汉汽车网的头像武汉汽车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23日 上午4: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3日 上午4:03

相关推荐

  • 汪俊君首度发声:奕派科技“水杉”哲学,低调生长,向上突破

    导语 Introduction “武汉的水杉能活上千年,靠的不是急功近利,是守着自己的节奏,扎好自己根。” 毫无疑问,中国汽车市场从来不缺新公司,真正缺的是真正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远发展的有效模式与强大实力。 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竞争,每年都有众多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背后,既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智能化浪潮下的战略转型与业务拓…

    2025年7月31日
    2500
  • 因失去动力隐患 川崎召回ZX636型摩托车

    日前,川崎摩托(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召回编号S2025M0117V: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20日至2025年4月18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ZX636型摩托车,共计1691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由于发动机曲轴箱中固定曲轴的螺栓扭矩过大,…

    2025年7月17日
    3100
  • 南下“淘金”!中国汽车涌入香港

    中国车企出海的“黄金跳板”? 陆地面积1114.57平方千米,相当于六分之一的上海; 截至2024年末总人口临时数据753.42万人,比福州市还少一点; 全年汽车销量约为4万辆,大概郑州市一个月的销量;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吸引了11家中国汽车厂商和40多家汽车供应商前去“淘金”。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涌动之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2025年6月13日
    6700
  • 极氪告别纽交所回归吉利:新能源整合迈入深水区

    7月15日,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正式签署合并协议,极氪从纽交所退市并成为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这场耗时近两年的资本整合,不仅是吉利控股集团《台州宣言》战略的全面落地,更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整合进入实质阶段。 当新能源赛道从“野蛮生长”迈入“存量博弈”,企业间的资源重组与战略协同已成为破局关键。吉利通过股权重构、架构重组与资源协同,试图以“一个吉利”的…

    2025年7月19日
    3700
  • 7月新势力销量出炉:强者从不惧“淡季”!

    中国车市历经多年的迭代与进化,渐渐形成了“金九银十”的说法。 换言之,每年的9月、10月,便是消费者抢着买车的旺季。与之对应,气温炎热且难熬的7月、8月,则成为了所谓的淡季。 而在此阶段,大多数主机厂都会显现出一定疲态。当然,对于少数正在势头上的车企来说,几乎不受太大的影响,甚至终端表现越来越好。 就拿占据巨大声量与流量的新势力造车们为例,上周五各个品牌纷纷…

    2025年8月6日
    2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