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经历了2024年的负增长,2025年的特斯拉会迎来彻彻底底的反弹,但谁都没有想到,碍于种种天灾人祸,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的下行周期,远比想象中的要长很多。”
绝不是杜撰,文章开篇的一段话,便是我看到了今天文章主角发布的二季度财报后,发自内心的最大感触。产销量、总营收、净利润、毛利率……几乎所有关键指标都在同比下滑。
情况,可以说不容乐观。
而此刻,2025年下半程的战斗悄然打响,仅从刚刚获悉的特斯拉7月终端成绩单来看,走跌的趋势仍在继续。
就拿其战略版图目前绝对的“支柱”中国市场为例,总销量为67,886辆。乍一看不算太差,但依旧出现了8.4%的同比下降,环比更是下降了5.2%。据悉,这也是特斯拉过去10个月中,第9个月出现同比下降。
今年前7个月,特斯拉位于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432,360辆,同比下降13.7%。自2024年10月以来,其销量持续疲软,上次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还要追溯到2024年9月。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本以为去年成功拿下中国市场单一车型无定语销冠的Model Y(参数丨图片),在迎来焕新版后会保持大杀四方的输出,甚至攻势变得愈发凶猛,可现实却事与愿违。
焕新版Model Y自入场以来,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171,491辆,同比下降17.5%。换言之,完全没有达到预期。
为此,特斯拉正式官宣秋季将加推“大六座版”的Model Y L,试图重新夺回丢掉的部分潜客。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信息来看,其整车尺寸方面,全方位的“增肌”。车长达到4976mm,车宽达到1920mm,车高达到1668mm,轴距更是达到3040mm,甚至超过了“大哥”Model X。
性能参数上也有小幅度提升,标配LG生产的78.4度三元锂电池,搭载总功率 340kW的前后双电机,略高于Model Y长续航四驱版的331kW。
与此同时,随着轴距的拉伸,Model Y L的尾部溜背造型,也变得更加平缓,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最大限度保证第三排乘客的头部空间。
毕竟,参考目前北美在售的Model Y七座版,该维度的表现只能用“灾难”形容。站在特斯拉的角度,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纯电大六座SUV市场抢肉吃,就绝不能重蹈覆辙。
另外,结合相关爆料,Model Y L会拥有全新的座椅设计,第二、第三排四张独立座椅均可放平折叠,第二排独立座椅可前后移动,第三排座椅采用下沉设计,保证充沛的头部空间,还拥有电磁阻尼可变悬架……
虽然真实性有待求证,但结合目前获悉的种种剧透,包括工信部的基础参数,必须承认的是,Model Y L完全算得上在产品迭代与推新方面,酷爱“挤牙膏”与“跳票”的特斯拉,近些年来为数不多的诚意之作。
的确带给挑花眼的终端消费者,一定程度上的“新鲜感”。
但理性客观地讲,在与类似乐道L90、理想i8包括诸多国产全尺寸增程大六座SUV的厮杀中胜算到底有多大,目前给不出一个太过乐观的答案。
总感觉,Model Y L的未来,有些凶多吉少的意味。
而最近,一组“廉价版”Model Y的内饰谍照,出现在了各大社交平台上。二季度财报中,马斯克也曾亲自剧透下半年将生产一款更加亲民的车型。
结合种种信息,同样好似箭在弦上。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更期待这款产品能够“以价换量”。
设想一下,如果减配过后,身处中国市场的能够下探至20万元附近,叠加特斯拉的品牌号召力,无疑很有折腾的希望。实际上,上半年焕新版Model Y之所以销量同比下滑,“太贵”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当然,一套“组合拳”下来,能否扭转在华的局面,仍存极大变数。相比之下,7月真正令特斯拉焦头烂额的,还是其身处欧洲的颓势。
从德国联邦机动车管理局的数据来看,其总销量仅为1,110辆,同比下降55.1%。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仅为1万辆,较去年同期暴跌57.8%。
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的数据,特斯拉7月在英国的注册量从去年的2,462辆降至987辆,跌破千辆大关,降幅高达60%。
而特斯拉在法国,7月注册量下滑27%;在比利时,7月注册量下滑58%;在瑞典,7月注册量下滑86%;在意大利,7月注册量下滑34.74%。
反观整个上半年,据相关机构初步统计,特斯拉位于欧洲市场的累计销量最终停留在10.89万辆,同比下滑33%,失去了欧洲最畅销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地位。与之对应,德国巨头大众汽车累计销量为13.35万辆,同比增长78%,成为新的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冠军。
面对如此结果,只能说:“全怪马斯克。”
毕竟,身为公司掌舵者的他,从政的那段时间,频频发表争议十足的言论,不可挽回地损害了特斯拉在欧洲消费者心中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形象。如今,还在被反噬。而这恰恰也是这家美国新能源,今年尴尬处境的一个缩影。
许多维度,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另外,7月身处“大本营”美国本土市场,特斯拉同样未能避免销量遇冷。在纯电大盘微涨的背景下,略显讽刺地出现了同比下滑。
总之,下半年刚刚来开序幕,今天文章的主角并未迎来所谓的“开门红”。按照如此趋势下去,全年销量实现20%-30%同比增长的目标大概率是没戏了。
至于特斯拉还要在“下行周期”待多久?
老实说,截至目前,根本找不出破局与突围的强点与信号。下半年,伴随中国市场的摇摆不定,欧洲市场的四面楚歌,美国市场的固守乏力,特斯拉的软肋正在被继续地放大。
而我一直笃定的觉得,整车业务是其不容有失的根基,也是诸多新业务向前不断推进的绝对支撑。如今,该板块的持续萎靡不振,让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很难进入到原本期待的良性循环之中,甚至给外界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2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