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4 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了汽车行业:中建三局二公司宣布,由其土木公司承建的东风汽车一体化压铸产业化建设项目提前 25 天完成竣工验收。这座全球最大吨位一体化压铸工厂的诞生,不仅是东风汽车迈向新能源汽车制造新高地的里程碑,更预示着整个行业在制造工艺上的重大飞跃。
该工厂坐落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其内部配备的 16000 吨及 10000 吨一体化压铸双产线堪称全球之最。自 2024 年 11 月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东风汽车便剑指行业技术前沿,成为全球首个引入 16000T 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整车厂,彰显出其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开疆拓土的雄心。
一体化压铸技术作为近年来汽车制造领域的 “当红炸子鸡”,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行业格局。这项技术摒弃了传统汽车制造中繁琐的零部件组装流程,借助超大型压铸机施展 “魔法”,运用高压铸造技术将原本需逐个拼接的多个零件,如同神奇的拼图大师一般,一次性铸造成型为一个完整的零部件,极大地简化了生产工序。
如今,这股一体化压铸的热潮已席卷众多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作为行业先驱,早在 Model Y 车型中应用该技术,成功将下车体总成重量降低 30%,制造成本锐减 40%,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国内车企也不甘落后,小米、小鹏、蔚来、极氪等纷纷入局,各自施展 “十八般武艺”。小米自研 9100 吨一体化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助力小米 SU7 实现零件 72 合一、焊点减少 840 个、减重 17%;小鹏 G6 采用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使用 12000 吨级压铸机,集成零件数达 161 个,整车扭转刚度大幅提升;蔚来 ET5 将车身零部件数量由 54 个集成为 1 个,生产时间缩短 60%,车身后地板重量降低 30%…… 这些亮眼的数据无不证明,一体化压铸技术已成为提升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强度、保障车辆安全性与效率的 “秘密武器”。
东风汽车的这座一体化压铸产业化项目,更是将目光聚焦于新能源汽车超大型一体化压铸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后地板总成、电池壳体等关键部件都在其业务范畴之内。项目分两期稳步推进,工厂厂房已一次性建成,产线建设则有序分步投资。一期计划投入 10 亿元,打造 10000 吨、16000 吨压铸产线各一条,预计年产量可达 20 万件;二期规划再添四条产线,待两期全部完工,年产量将跃升至 60 万件,预计 2026 年 6 月正式开启量产征程。
从行业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东风汽车一体化压铸工厂的建成意义非凡。它不仅预示着东风新能源汽车制造产能和效率将迎来井喷式增长,有望在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份额,还将在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中扮演 “催化剂” 的角色。武汉经开区作为项目所在地,将吸引上下游超 50 家模具、合金材料及整车装备企业汇聚,创造数千个高端技术岗位,预计 3 年内拉动区域 GDP 增长数十亿元,为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东风汽车凭借这座全球最大吨位一体化压铸工厂,手握一张极具分量的 “王牌”。随着 2026 年量产节点的临近,东风新能源汽车能否凭借这一先进制造工艺,在续航里程、安全性能、制造成本等方面实现质的突破,在市场中突出重围,让我们拭目以待。而其在一体化压铸技术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也无疑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激励更多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创新之路上奋勇前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