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反转:从被质疑到五星压阵欧洲

“中国制造”反转:从被质疑到五星压阵欧洲

欧洲于当地时间7月9日公布了最新碰撞结果。

28款新车参与了此次碰撞,其中13辆为中国品牌,这一数字是自2020年来中国进入EURO NCAP(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欧洲新车测试)名单最多的一次。

这13款车主要包括奇瑞、吉利、上汽名爵、中国一汽红旗、比亚迪、岚图以及极星品牌,奇瑞共有4款车型,其中为海外市场特定的OMODA品牌和捷途(Jaecoo)品牌;吉利控股分别是吉利品牌、极氪、领克以及极星。比亚迪这次评测是一款车型。

其余15款车型,分别是美系福特Tourneo Courier、特斯拉Model 3、韩系现代INSTER、起亚EV3,剩下的就是欧洲本土品牌大众集团旗下大众品牌两款车型以及西雅特Cupra Terramar、奥迪 A6 e-tron等。

“中国制造”反转:从被质疑到五星压阵欧洲

中国13款车的表现

中国品牌几乎拿到了一水的五颗星。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正面信号,不仅验证了中国汽车在安全性能上的显著进步,也暗示了中国车企整体出海的决心,他们已准备好了针对当地法规、安全性以及市场的产品。

首先,从奇瑞系来看,四款参测车型中OMODA 9、JAECOO 7(插混版)获得五星,其余两款车型奇瑞瑞虎7和瑞虎8为四星评级。

具体来看,瑞虎7和瑞虎8的成人保护得分为80%和81%,儿童保护均为77%,主动安全系统得分为78%。

OMODA 是奇瑞推出的面向全球市场的独立产品序列,主打年轻化、智能化与国际化。OMODA 9在四项评分中均达80%以上,显示出其在平台架构、安全配置和全球适应性上的提升,是奇瑞出口战略的重要突破点。

吉利系车型表现稳定且整体偏高。领克 02、极氪7X、吉利 EX5、以及极星的Polestar 3 和 4全部获得五星评级。领克02 的主动安全得分高达89%,极星Polestar 4 在成人保护方面更是达到92%,为全场最高之一。

这说明吉利近年来在构建全球安全标准平台方面成效显著,尤其在电子架构、主动辅助系统与结构刚性平衡方面,已具备比肩欧美主流品牌的能力。极星品牌自带沃尔沃工程血统,加上吉利的成本与供应链体系,在欧洲市场已逐步树立起“安全+智能”的高端纯电品牌形象。

上汽名爵MGS5 EV同样获得五星评级,在成人保护(90%)、行人保护(82%)等方面均表现亮眼,较之MG品牌早期在Euro NCAP中屡屡四星、甚至三星的尴尬局面,已实现大幅跃升。

这一代名爵车型在欧洲市场口碑趋好,逐渐从“廉价替代”向“高价值电动品牌”转变,尤其受到英国和挪威等市场欢迎。

红旗E-HS9和比亚迪海豹 7的成绩也值得关注。

E-HS9在主动安全上获得82%,成人保护82%,体现出中大型电动车在车体结构和感知系统上的兼容性优势;而海豹7在儿童保护方面达93%,为本轮测试中的最高成绩,这个维度获相同高分的是极星3。

“中国制造”反转:从被质疑到五星压阵欧洲

岚图知音(VOYAH COURAGE)首次参测即获得五星,主动安全87%,达到主流水准。岚图在整车系统集成、安全平台正向开发方面展现出扎实功底。

整体而言,2025年参与Euro NCAP的中国车中有10款获得五星、3款获得四星,其中除个别车型外,大多数在主动安全和乘员保护方面已与欧美日主流品牌处于同一水准。

与三五年前“碰撞即溃、电子即缺”的固有印象不同,如今中国品牌凭借平台正向开发、芯片自研、主动辅助功能与国际法规适配等综合能力,正在逐步赢得欧洲用户与监管层的认可。

同时,目前一些四星车型的短板仍集中在主动安全系统集成度不足,以及某些结构件在侧碰或行人保护测试中的性能差距,这将成为下一阶段国产品牌进一步对齐欧盟标准的关键方向。

EURO NCAP是怎么评的?

Euro NCAP 安全评测体系分为四个核心维度,分别衡量一辆新车在不同类型事故和使用场景中的安全表现。

这四个维度分别是成人保护(Adult Occupant)、儿童保护(Child Occupant)、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Vulnerable Road Users)以及安全辅助系统(Safety Assist)。

先说成人乘员保护。这一维度关注车辆在发生正面、侧面碰撞等严重事故时,对驾驶员和前排成年乘客的保护能力。

测试包括高速正面偏置碰撞、全宽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侧柱碰撞,以及后碰中的颈部“鞭打”测试。此外,还评估事故后车门是否易于打开、安全带提醒功能是否完善等。

这些测试通过人体假人模拟受伤程度,综合判定成人乘客的生存与受伤风险。

儿童乘员保护评估儿童乘客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Euro NCAP 使用分别代表约1.5岁和6岁儿童的假人,测试他们在正面和侧面碰撞中是否会受到严重伤害。

同时,还会检查儿童座椅在车内的安装兼容性、ISOFIX接口的位置是否清晰、安全警示标签是否规范等。得分反映了整车在保障儿童乘客方面的综合能力。

“中国制造”反转:从被质疑到五星压阵欧洲

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主要测试车辆在与行人或骑行者发生接触时,对对方的伤害程度。包括车辆前盖对儿童和成人头部的撞击效果,前保险杠对行人腿部的保护,以及骨盆撞击区域的缓冲能力。

此外,还包括车辆配备的自动刹车系统(AEB)在面对突然出现的行人或骑车人时的识别与制动能力,尤其在夜间或复杂路况下的表现。

安全辅助系统是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配置与实际效果,包括AEB、车道保持辅助(LKA)、限速识别与警示、疲劳驾驶监测等。测试会检验系统是否能及时介入,避免或减轻事故。系统响应速度、准确性与驾驶员提示机制是评分的关键因素。

这四项测试维度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对车辆整体安全性能的全面评价。Euro NCAP 将每项得分转换为百分比,并赋予总星级评分,最高为五星。这个评级已成为欧洲市场新车安全的重要参考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Euro NCAP 官网显示的测试结果不分排名,展示顺序按车型测试日期,最新测试的结果在前。同星级中,不额外按得分高低排序。四个维度里,百分比分数高低说明这款车在这个维度的表现,但综合星级评级里,不分排名。

5年的速度

从2020年到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在Euro NCAP的碰撞测试中实现了从“零存在”到“全面突破”。

2020年,中国品牌车型尚未出现在Euro NCAP的碰撞名单中,欧洲消费者对中国车仍处于观望甚至质疑阶段。

2021年,中国品牌首次登场,仅有两款车型进入Euro NCAP。吉利旗下的领克01是首款参与测试并获得五星评级的中国品牌车型,另一款车型是蔚来ES8。

这两款中国车型均拿下五星,为后续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打下了技术和口碑基础。

中国品牌是在2022年集中突破。

这一年共有9款中国品牌车型参与测试,包括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旗下的新款电动车,全部获得五星评价。Euro NCAP官方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品牌在电动车安全设计方面已达欧洲标准。

2023年,中国品牌在测试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有9款车型参与碰撞测试,包括比亚迪汉、小鹏G9、极氪001等,全部获得五星评级。Euro NCAP当年总结中特别指出,中国车在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系统方面已不逊于欧洲主流品牌。

2024年,约有8款车型参与,涵盖比亚迪海豚、比亚迪海鸥、极氪X、上汽大通MIFA 7等,大部分获得五星评级,少数车型获得四星。

总体来看,从2020到2025年,中国品牌参与Euro NCAP测试的数量逐年增加,五星评级的比例稳定在高位。

中国车企不仅在电动车结构安全、碰撞吸能技术、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系统方面取得全面进步,也借助这一官方背书,逐步改变了欧洲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传统印象。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出中国汽车工程能力的跃升,也为其在欧洲市场的商业扩张提供了信任基础。

势不可挡的中国车企全球化

2024年,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取得历史性突破。

上汽名爵品牌表现最为亮眼,全年销量接近24.3万辆,稳居欧洲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主打产品MG4电动车单车销量突破8万辆,深受英国、德国等市场欢迎。MG品牌已从早年以低价打动消费者的“性价比车型”,向兼顾安全、配置与性能的主流品牌转型。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在2024年欧洲销量也达到了约5.7万辆,同比增速迅猛。尤其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其在欧洲的注册量高达3.7万辆,单月销量已多次超过特斯拉。

极星旗下Polestar 3和Polestar 4在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近三倍。奇瑞也通过OMODA和捷途系列进入欧洲市场,与此同时,其他中国品牌如岚图、蔚来、小鹏也都在布局欧洲市场。

欧洲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正在变化。

市场研究显示,在10%至20%的价格优势基础上,超过三成的欧洲年轻消费者表示愿意考虑中国品牌。安全测试成绩的公开透明,尤其是Euro NCAP五星评级的背书,正在逐步打破“便宜无好车”的传统认知。

目前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最大的阻碍是尚未确定的税率。

自2024年10月欧盟宣布对中国制造电动车征收高达45.3%的综合关税以来,中欧之间围绕“补贴与反补贴”的争端不断升级。

但2025年初有了转机,双方启动了替代性解决机制的谈判。

欧盟与中国已就建立“最低售价机制”达成初步共识,意图以价格承诺取代部分或全部的额外关税。这项机制要求中国车企在向欧洲出口电动车时,不得低于一定价格标准,从而保证公平竞争。

“中国制造”反转:从被质疑到五星压阵欧洲

目前,谈判焦点集中在最低售价的设定范围。

欧方倾向将起售价设在35,000欧元以上,以避免对本土车企产生挤压效应。然而,这一方案遭到部分中国车企反对,尤其是主打平价市场的车企。

尽管存在分歧,欧盟表示,若中国提供可执行且透明的价格承诺,欧方将考虑撤销或下调现有关税。这一机制的参考框架是此前欧盟与俄罗斯、印度在钢铁等行业的“价格承诺协定”,而在电动车领域尚属首次尝试。

另一方面,中国也加强了谈判筹码。不仅通过反制关税扩大影响范围,还积极推动本土车企加快在欧洲建厂,以规避关税影响。

目前,最低售价机制尚未达成最终协议,有望在7月中旬取得结果。中国车企出海已成为各家车企的战略性目标,将从前几年的小规模逐步走向规模化。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17649.html

(0)
武汉汽车网的头像武汉汽车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7日 上午4:04
下一篇 2025年7月17日 上午4:05

相关推荐

  • 你没读懂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的意义

    从2021年的73万辆,到2022年的186万辆,到2023年的302万辆,再到2024年的427万辆,随着电动化转型的愈演愈烈,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比亚迪,无疑位于中国车市画出了一条前所未见、十分夸张的销量上扬曲线。 而眼下,2025年赛程过半,今天文章的主角共售出新车超214万辆,继续着十分强势的表现。作为旁观者,如果试图评选出最为令人惊喜的一个板块,…

    2025年7月12日
    1400
  • 三年亏损183亿,哪吒被正式申请破产,下一个淘汰的会是谁?

    通过企查查数据显示,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即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的案件在6月19日终于迎来更新,这也说明哪吒汽车目前正式进入了破产程序,成为继威马、高合之后又一家倒下的造车新势力。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企业自身战略失误与经营困境,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从狂飙突进转向深度洗牌的残酷现实。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吒汽车的兴衰轨迹和有潜在风险的车企。 哪吒汽车…

    2025年6月24日
    2700
  • 21.99万起售:岚图FREE+上市,问界M7和智界R7如何应对?

    在很多人看来,买“华系车”那必定就选择问界、智界这些“界”字辈品牌的车。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些品牌有华为余承东站台。 而且,在华为线下展厅里,摆放的也是问界和智界的车型。 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是,华为本身并不造车而是帮车企造好车,这是华为一贯的宗旨。而问界和智界这些品牌,跟华为的合作是智选车模式。但这并不代表华为会把最好的技术都给这些品…

    2025年7月14日
    1000
  • 车市博弈正酣:消费者如何锁定可靠之选?

    优秀的购车决策,不仅要抵的住“超便宜”的诱惑,还要有对长期使用需求清晰的认知。 最近两年,中国车市的市场竞争态势持续激烈,今年的市场博弈氛围更是显著升温。然而市场的深度博弈也逐渐显现出一系列问题:企业利润下滑、产品质量受质疑、产业链稳定性受损、行业健康发展受阻、消费者信任危机、持币观望加重…… 市场竞争的初衷本是激发消费活力,但当前消…

    2025年6月13日
    2300
  • 奔驰Vision V概念车,别再吐槽前脸了,内饰还是很好的!

    梅赛德斯 – 奔驰展示了自 2026 年起将采用的全新乘用车平台的可能性。基于厢式电动车架构(VAN.EA)打造的 “Vision V” 概念车,彰显了专属贵宾的豪华商务车所具备的奢华价值。不仅是商务车,基于 VAN.EA 架构,还计划打造实用的入门级家用车。 “Vision V” 概念车带来了全新的数字化体验,让人感受到近未来的高端质感。此外,…

    2025年5月5日
    9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