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盛电子墨子舱驾融合平台申报2025金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

航盛电子-墨子舱驾融合平台 | 申报2025第七届金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

航盛电子-墨子舱驾融合平台 | 申报2025第七届金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

申请技术丨墨子舱驾融合平台

申报领域丨智能座舱

技术描述

航盛“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引领智能汽车架构革新,开启“单芯融合”新纪元

在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浪潮中,智能汽车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传统汽车电子架构已难以满足智能汽车对高性能、高集成度和高安全性的需求。航盛凭借颠覆性技术突破,重新定义智能汽车架构范式,其全球首个可量产的舱驾跨域融合解决方案“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宣告智能汽车正式迈入“单芯融合”的新纪元。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路径的革新,更是对传统汽车电子架构的范式革命,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智能汽车核心领域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进步。

一、技术突破:两大核心能力赋能智能化

(一)跨域智能协同

“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基于 ASIL-D 级功能安全认证的融合系统,实现了座舱感知系统与自动驾驶系统的深度耦合。座舱域可实时调用智驾域的环境建模数据,通过 SR 地图动态标注关键路况;智驾域则能获取驾驶员状态数据,构建更精准的人机交互策略。这种深度协同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更智能地感知环境和驾驶员意图,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驾驶体验。

(二)端云混合 AI 架构

平台搭载航盛自研的 AI 框架,支持端云混合 AI 大模型架构。通过车端轻量化模型与云端大模型的混合推理,实现智能场景的持续进化。车端轻量化模型能够在低功耗、低延迟的环境中快速响应,而云端大模型则可以利用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优化,为车辆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这种端云协同的方式,使得车辆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驾驶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

二、技术架构:单芯片异构计算与片内数据通讯

(一)单芯片异构计算架构

“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开创性地采用单芯片异构计算架构,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两大核心域控功能深度集成。通过自主研发的跨域算力调度引擎,实现 CPU、GPU、NPU 等异构算力资源的动态共享与毫秒级弹性分配,相较传统多芯片方案算力利用率提升 60%以上。这种架构能够充分发挥不同计算单元的性能特点,实现高效的计算资源利用,同时通过跨域算力调度引擎,这些计算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动态分配,确保车辆在各种复杂场景下都能保持高效的运行状态。

(二)片内数据通讯架构

传统汽车电子架构中,不同域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需要通过外部总线或网络进行,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资源负载、复杂性和成本,还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延迟和丢包等问题。而“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基于片内数据通讯架构,使舱驾域间数据传输时延降至 3ms 以内,对算力资源占用几乎为0,这套架构彻底打破传统域控系统“信息孤岛”和“通信瓶颈”的桎梏,使得座舱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实时共享数据,实现无缝协同工作,为实时人机共驾建立底层技术基座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三、行业赋能:打造车企智能化转型最优解

面对车企智能化转型的共性痛点,“墨子舱驾融合平台”提供三大创新赋能,助力车企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智能化转型。

(一)通过风冷设计实现油电舱驾平权

平台支持水冷和风冷灵活结构设计方案,使得油电车型都能够使用相同的舱驾融合方案,实现了油电舱驾的平权。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开发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为车企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开发选择。

(二)柔性扩展架构

平台通过双芯片冗余架构设计,方便客户从 L2 辅助驾驶可平滑升级至 L3 辅助驾驶。这种柔性扩展架构为车企提供了未来发展的空间,使得车辆能够在不更换硬件的情况下实现功能升级。双芯片冗余设计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还为高阶自动驾驶功能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车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逐步升级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驾驶体验。

(三)成本效率跃升

在硬件层面,平台通过芯片级融合替代了传统 2 – 3 个独立芯片或控制器,线束长度减少超过35%,BOM成本降低超过30%。这种硬件集成化设计不仅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软件层面,平台采用 SOA 原子化服务架构,使整车软件迭代周期缩短 50%,OTA 升级效率提升。

四、具体方案设计

(一)基于高通 SA8775 大算力单芯片设计

“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基于高通 SA8775 大算力单芯片设计,采用 QNX Hypervisor 方案实现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的融合。高通 SA8775 芯片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效的能效表现,能够满足智能汽车对高性能和低功耗的需求。QNX Hypervisor 方案则提供了强大的虚拟化支持,使得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能够在同一芯片上安全、高效地运行。

(二)产品和功能层面

在产品和功能层面,“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实现了中高阶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深度融合。座舱方面,平台支持多屏融合、3D HMI、3D 车模、多模态交互及多媒体应用等智能化和丰富的娱乐体验。多屏融合技术使得车辆内部的多个显示屏能够低时延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交互体验。3D HMI 和 3D 车模则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车辆的状态和周围环境,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车辆的运行情况。多模态交互技术则支持语音、手势等多种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自然的交互体验。多媒体应用则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内容,提升了车辆的娱乐性和舒适性。

智能驾驶方面,平台支持高速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AVP(Automated Valet Parking)等 L2级驾驶辅助高级功能。高速 NOA 功能能够在高速公路上实现自动变道、自动超车等高级驾驶辅助功能,AVP 功能则能够在停车场内实现自动泊车和自动取车,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停车体验。

(三)性能表现层面

在性能表现层面,“墨子舱驾融合平台”支持基于用户场景的跨域动态算力分配,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场景和任务需求,实时调整计算资源的分配,确保车辆在各种复杂场景下都能保持高效的运行状态,最大程度满足客户即时所需的需求。同时采用了片内零拷贝等数据交换技术,相比现有通过 PCIE 或以太网等通信方案,不仅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和安全性,还大幅降低了跨域复杂功能的系统开销,进而提升系统稳定性和流畅性。

(四)软件设计层面

在软件设计层面,“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基于单套软件系统架构实现座舱和智驾系统的融合。相比于传统座舱 + 智驾两套系统的融合方案,这种设计可大幅降低开发工作量和维护难度。开发团队无需分别维护两套系统,减少了代码冗余和潜在的兼容性问题。同时,单套软件系统架构能够实现跨域功能的快速 OTA 升级,当需要更新功能或修复漏洞时,只需一次升级操作即可同时覆盖座舱和智驾系统,提高了软件更新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此外,平台采用了先进的软件开发流程和工具链,支持敏捷开发和持续集成。开发团队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及时推出新的功能和优化。通过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工具,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得到了有效保障,减少了因软件问题导致的车辆故障和安全隐患。

(五)电子设计层面

在电子设计层面,“墨子舱驾融合平台”通过单套电子系统实现了传统座舱 + 智驾两套电子系统的能力。这种设计简化了整体电子设计,节约了大量冗余电子元器件,缩减了 PCB 设计尺寸。减少了电子元器件的数量和 PCB 的面积,不仅降低了硬件成本,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更紧凑的电子设计也为车辆的内部空间优化提供了可能,提升了车辆的整体性能和空间利用率。

(六)结构设计层面

在结构设计层面,“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基于一套结构件组合,相比传统座舱 + 智驾两套主机方案缩减了外壳结构件、减少了连接线束、简化了装车要求。这种结构设计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生产制造效率和品质。

此外,平台的结构设计还兼容水冷和风冷散热设计,通过优化散热通道和采用高效的散热材料,确保了芯片和电子系统在高负载运行时的温度稳定性。同时,通过合理的电磁屏蔽设计,减少了电子系统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了系统的信号完整性和可靠性。

五、市场前景与行业影响

(一)市场前景

“墨子舱驾融合平台”的推出,为智能汽车市场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该平台凭借其高性能、高集成度和高安全性的特点,能够满足车企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多样化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短期来看,“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可以帮助车企快速实现智能汽车的量产,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高效的开发流程和灵活的扩展能力,车企能够更快地推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智能汽车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从长期来看,该平台的技术优势将为车企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助力车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行业影响

“墨子舱驾融合平台”推动了智能汽车电子架构的变革。传统的分布式电子架构已逐渐无法满足智能汽车的发展需求,而“墨子舱驾融合平台”所采用的单芯片异构计算架构和片内数据通讯架构,为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思路和发展方向。这种架构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和复杂性,有望成为未来智能汽车电子架构的主流趋势。

其次,该平台的推出加速了智能汽车的普及进程。通过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开发效率,“墨子舱驾融合平台”使得更多车企能够参与到智能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中来,推动智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平台的高性能和高安全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可靠和优质的智能汽车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接受度和信任度。

最后,“墨子舱驾融合平台”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力。作为全球首个可量产的舱驾跨域融合解决方案,该平台展示了中国企业在智能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它的成功推出不仅为中国车企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全球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六、总结

“墨子舱驾融合平台”作为全球首个可量产的舱驾跨域融合解决方案,凭借其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强大的行业赋能能力,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它不仅重新定义了智能汽车架构范式,推动了智能汽车电子架构的变革,还为车企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最优解,助力车企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智能化发展。

独特优势:

(一)单芯片异构计算架构

“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开创性地采用单芯片异构计算架构,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两大核心域控功能深度集成。通过自主研发的跨域算力调度引擎,实现 CPU、GPU、NPU 等异构算力资源的动态共享与毫秒级弹性分配,相较传统多芯片方案算力利用率提升 60%以上。这种架构能够充分发挥不同计算单元的性能特点,实现高效的计算资源利用,同时通过跨域算力调度引擎,这些计算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动态分配,确保车辆在各种复杂场景下都能保持高效的运行状态。

(二)片内数据通讯架构

传统汽车电子架构中,不同域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需要通过外部总线或网络进行,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资源负载、复杂性和成本,还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延迟和丢包等问题。而“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基于片内数据通讯架构,使舱驾域间数据传输时延降至 3ms 以内,对算力资源占用几乎为0,这套架构彻底打破传统域控系统“信息孤岛”和“通信瓶颈”的桎梏,使得座舱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实时共享数据,实现无缝协同工作,为实时人机共驾建立底层技术基座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应用场景:

(一)跨域智能协同

“墨子舱驾融合平台”基于 ASIL-D 级功能安全认证的融合系统,实现了座舱感知系统与自动驾驶系统的深度耦合。座舱域可实时调用智驾域的环境建模数据,通过 SR 地图动态标注关键路况;智驾域则能获取驾驶员状态数据,构建更精准的人机交互策略。这种深度协同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更智能地感知环境和驾驶员意图,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驾驶体验。

(二)端云混合 AI 架构

平台搭载航盛自研的 AI 框架,支持端云混合 AI 大模型架构。通过车端轻量化模型与云端大模型的混合推理,实现智能场景的持续进化。车端轻量化模型能够在低功耗、低延迟的环境中快速响应,而云端大模型则可以利用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优化,为车辆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这种端云协同的方式,使得车辆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驾驶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

未来前景:

行业赋能:打造车企智能化转型最优解

面对车企智能化转型的共性痛点,“墨子舱驾融合平台”提供三大创新赋能,助力车企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智能化转型。

(一)通过风冷设计实现油电舱驾平权

平台支持水冷和风冷灵活结构设计方案,使得油电车型都能够使用相同的舱驾融合方案,实现了油电舱驾的平权。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开发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为车企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开发选择。

(二)柔性扩展架构

平台通过双芯片冗余架构设计,方便客户从 L2 辅助驾驶可平滑升级至 L3 辅助驾驶。这种柔性扩展架构为车企提供了未来发展的空间,使得车辆能够在不更换硬件的情况下实现功能升级。双芯片冗余设计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还为高阶自动驾驶功能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车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逐步升级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驾驶体验。

(三)成本效率跃升

在硬件层面,平台通过芯片级融合替代了传统 2 – 3 个独立芯片或控制器,线束长度减少超过35%,BOM成本降低超过30%。这种硬件集成化设计不仅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软件层面,平台采用 SOA 原子化服务架构,使整车软件迭代周期缩短 50%,OTA 升级效率提升。

欢迎点击👉2025第七届金辑奖,或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参与申报

航盛电子-墨子舱驾融合平台 | 申报2025第七届金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19387.html

(0)
武汉汽车网的头像武汉汽车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24日 上午5:58
下一篇 2025年7月24日 上午5:59

相关推荐

  • 果然没戏!美国加州2035年禁售纯燃油车计划被否决

    武汉汽车网5月2日消息,据报道,美国众议院投票否决加州在2035年禁售纯燃油车的计划。 据了解,加州政府于2020年首次提出目标,要求到2035年禁止销售新燃油动力轿车、SUV和小型皮卡,但允许20%的销售量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此后,加州需向EPA(美国环境保护局)申请豁免权以推进该计划。 直到2024年12月18日,EPA批准了加州的两项豁免请求: 1、…

    2025年5月2日
    7700
  • 修理厂收20元拆装费被车主骂“黑店”并报警 店主直呼太难了

    6月19日消息,近日,某汽修厂因维修费用争议遭车主报警。 店主介绍,车主因车辆故障进店检修,经检测需更换升降器总成,店方报价配件及工时费共200元。车主质疑收费过高,指责为“黑店”。 店主表示配件成本105元,工时费50元,仅赚取45元利润,并表示若不维修需支付20元拆装检查费。双方协商未果后车主报警,警方到场调解仍遭拒付。店主无奈感…

    2025年6月19日
    3800
  • 变革出行市场,埃安抢占L4王座

    导语 Introduction 首家量产L4的埃安,融合了L2+高阶智驾的积累融合,剑指智驾下半场第一梯队。 “学贵于通。执一而不通,将不胜其疑矣。通莫如理。”《二程粹言》如是告诫。 大约一千年前,程颐以“变通”之道诠释认知的规律;一千年后,当中国汽车产业冲击智驾制高点时,“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成为关键。 新能源浪潮让中国汽车首次实现“换道超车”。正如原…

    2025年3月26日
    11300
  • 小米SU7璀璨洋红合金车模发布:499元!明天开售

    武汉汽车网4月29日消息,小米汽车今天公布了SU7璀璨洋红合金车模,将于明天上午10点在小米汽车App开售,定价499元。 按照此前官方介绍,小米SU7车模漆面采用三层手工漆面工艺,宣称几乎再现原车漆面效果,车模还复刻了SU7的175°涟漪曲面、水滴大灯、光环尾灯、梅花轮毂等。 四门支持开启、闭合,前后备箱还可任意角度悬停,细节拉满。 椅背椅面均采用…

    2025年4月29日
    9000
  • 蔚小理华四车超窄车位自动泊车:智界R7冠绝全场对得起那四个字

    武汉汽车网4月12日消息,智能汽车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它确实能解决用户痛点,比如让很多新手机和女司机头大的停车问题。 当前头部新势力旗下的车型均支持自动泊车,它们的水平基本处于行业顶级,但彼此之间其实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近日,有自媒体电动实验室使用四台头部新势力车型进行了超窄车位自动泊车同场比拼,而这四台车分别为小鹏P7+、智界R7、理想L6以…

    2025年4月12日
    10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