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当帝豪(参数丨图片)以 “国民家轿” 之姿穿越 15 载市场硝烟,其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单一车型的生命周期进化史,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化竞争中完成 “从生存到定义” 质变的宏大叙事。
2025 年 4 月 21 日,浙江湖州长兴工厂的生产线齿轮转动声中,吉利帝豪第 400 万辆整车正式下线。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累积,是中国家轿从产业链走向价值链、持续打破合资垄断、重塑全球轿车市场格局的里程碑时刻,帝豪正以”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重新定义全球家轿市场的价值标准。
就像福特T型车历经25年的1400万辆辉煌,见证了汽车从“工业奢侈品”走向寻常百姓家,成就了美国经济的追赶与超越;就像大众甲壳虫,其生产线革新推动德国汽车工业化进程,更以超 2150 万辆产销神话,成为德国制造严谨与创新的图腾;就像诞生于1969年的丰田卡罗拉历经14世代传奇,全球逾4000万辆的销售奇迹,铸造丰田汽车和日本汽车工业的基石,成为全球国民车神话。
奇迹不会永远驻留,时代逐渐东迁。从2009年第一代到2025年第四代,“15年,400万辆”,这个被工业机械臂托举的数字,恰似一枚刻度清晰的年轮,深深嵌在中国汽车工业从 “技术洼地” 向 “价值高地” 攀升的坐标轴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帝豪,就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与使命!在成为全球国民车的路上,帝豪和吉利汽车一起,与中国共振,与时代同频。
01
从战术单品到战略支点
2014年7月26日晚上,盛夏,济南喜来登酒店,我从酒店七楼下电梯,电梯在六楼停下来,时任吉利控股总裁安聪慧走了进来,打个招呼之后,他安静地站在最里面,神情有些严肃,他的助理在小声地提醒他“安总记得带上领带”。
当天晚上,第二代新帝豪在济南奥林匹克中心上市,那是吉利汽车最困难的时候。6月份整个集团月销量都快跌到2万辆(注:吉利汽车2014年6月份零售23957辆),大家都在等着帝豪改变局面。
就在那次发布会之后,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林杰走上台前,接过重担。随后的故事众所周知,第二代帝豪迎难而上,吉利汽车快速成长之路,成为本土力量飞跃的真实样本。
除了在2014年成为吉利汽车的拯救者,帝豪在吉利的品牌进化图谱中,帝豪始终扮演着 “技术转换器” 与 “市场稳定器” 的双重角色。2009 年,第一代帝豪以 C-NCAP 五星安全标准撕开合资垄断缺口时,其价值早已超越单一产品层面 —— 这款采用全铝缸体发动机、博世 ESP 系统的家轿,实质是吉利 “技术突围战” 的先遣部队。
从那以后,帝豪家族连续 9 年稳居中国家轿销量前十,累计159个月销量破万,为吉利构建起年销超百万辆的轿车基本盘,更以年均 25 万辆的规模效应,为雷神动力、SEA 浩瀚架构等核心技术研发提供了持续的资金输血。
如果说销量曲线是帝豪的 “显性价值”,那么其构建的技术普惠机制则是隐形的品牌资产。
从第二代车型首搭车载 4G 互联开启智能网联元年,到第四代基于 BMA 架构实现 “毫米级” 操控精度与 “航母级” 车身刚性,帝豪始终扮演着吉利技术 “翻译官” 的角色 —— 将 BMA 架构的技术基因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用户体验,把实验室里的毫米波雷达、车规级芯片,变成 6 万级家轿上的标配科技。这种 “技术下放” 的战略智慧,既打破了 “低价必低质” 的消费偏见,更让 “造每个人的精品车” 从理念升华为可感知的产品力。
02
红海破局者的价值进化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2019年8月28日,时任吉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宣布 EC718 上市三个手动配置车型8.28 万元~11.18 万元的价格上市。作为吉利战略转型的成果之一,帝豪 EC7 是吉利历时 3 年,联合国外著名设计公司精心打造的首款 B 级轿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款 “全球车”
15年来,帝豪历经四代进化,畅销全球25个国家,全球总销量突破400万辆大关,相当于每2分钟就有一个家庭选择帝豪,车身叠起来约650座珠穆朗玛峰、覆盖面积约4700个标准足球场,首尾相连绕赤道约460圈。帝豪多次蝉联中国品牌A级燃油家轿销量冠军,成为沙特销量第一的中国品牌轿车、菲律宾销量第二的中国品牌轿车。
中汽协数据显示,帝豪所在的 6-10 万元家轿市场,中国品牌份额从 2009 年的 12% 跃升至 2025 年的 47%,形成对合资品牌的 “反包围” 态势。在 A 级轿车市场这个全球汽车工业的 “绞肉机” 战场,帝豪的 400 万辆销量堪称一部《中国品牌生存启示录》。
当合资品牌凭借百年技术壁垒构筑起 “10 万元价格护城河” 时,帝豪以 “安全 + 智能 + 品质” 的三维突破策略,在均价下探至4.98 万元起的同时,实现车身强度提升 40%、车机交互速度提升 300% 的逆向升级。这种 “价格下探 – 价值上攻” 的非对称竞争策略,直接改写了市场游戏规则。
帝豪构建的 “高品价比” 价值坐标系已经走向世界。在菲律宾市场,配备 L2 级智能驾驶的帝豪 GL 以相当于本田锋范 80% 的价格,实现月销反超;在沙特阿拉伯,搭载 1.5T+7DCT 黄金动力组合的帝豪 L,成为当地青年群体 “人生第一辆车” 的首选。
这种 “用全球标准定义中国制造” 的策略,正在重塑国际市场对中国车的认知维度 —— 当帝豪以 36 米百公里制动距离、0.27Cd 风阻系数等硬指标叫板合资竞品时,其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底盘调校、NVH 控制、智能网联等核心领域的全面补课与超越。
03
中国智造的韧性生长逻辑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帝豪的使命正在从 “销量担当” 向 “价值图腾” 进化。作为杭州亚运会官方指定用车,其车身上的 “水墨涟漪” 格栅设计,正在成为中国汽车美学的全球识别符号;在 “一带一路” 沿线市场,帝豪车主自发组织的 “中国车俱乐部”,正在将产品体验升华为文化认同。这种从 “交通工具” 到 “文化载体” 的蜕变,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了从 “技术输出” 到 “价值输出” 的能级跨越。
回顾帝豪的 400 万辆销量曲线,暗合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三次进化与革命:
——制造哲学的进化:长兴工厂的 6500 吨级冲压生产线与激光熔焊工艺,将车身关键焊点误差控制在 0.02mm 以内,这种 “工业级精度” 背后,是中国汽车制造业从 “人海战术” 向 “数字孪生” 的质变。当工厂实现 98% 自动化率与 5G 全流程监控,帝豪的品质稳定性已超越同价位日系竞品,成为 “中国制造 = 全球品质” 的活体广告。
——市场逻辑的重构:在 “得 A 级车者得天下” 的市场定律下,帝豪用 “农村包围城市” 的策略完成逆袭 —— 先在三四线市场建立 “国民车” 认知基本盘,再通过产品迭代向一二线市场渗透。这种 “阶梯式突破” 路径,为后续领克、极氪等高端品牌的崛起,奠定了用户认知基础与品牌价值背书。
——技术路线的坚守:当行业集体押注电动化时,帝豪用连续 15 年的燃油车迭代证明:传统能源赛道仍有创新蓝海。其搭载的 1.5L 高效燃烧系统热效率突破 44%,CVT 变速箱累计测试里程超 1000 万公里,这种 “把燃油车做到极致” 的工匠精神,恰是中国品牌在技术转型期 “多条腿走路” 的战略定力体现。
这种进化,并没有随着400万辆达成而走向终结,而在新时代赋予新的内涵。面向电动化浪潮,帝豪的电动化转型已进入倒计时。但无论动力形式如何迭代,其坚守的 “用户需求导向” 研发哲学不会改变 —— 正如长兴工厂预留的新能源生产线所示,下一个百万辆的帝豪,或将以 “智能电混家轿” 的全新姿态,继续书写中国品牌的价值传奇。
当第 400 万辆帝豪的尾灯消失在工厂大门,它留给行业的不仅是一串销量数字,更是一个启示:在汽车工业的马拉松竞赛中,真正的领跑者从不畏惧赛道转换,因为他们早已在用户心智中建立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坐标系。
这或许就是帝豪 400 万辆的终极隐喻:它不仅是一辆车的成功,更是一个国家制造业从跟跑到引领的集体记忆。当 “全球家轿,中国帝豪” 的声浪穿越太平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四个车轮的转动,更是一个工业大国在全球化竞争中崛起的铿锵足音。
责编:杨晶 编辑:陈心南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顾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福耀系”诞生200亿IPO,曹德旺要抢曾毓群的生意
旗舰车芯片延期,英伟达的“王炸”让谁更焦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