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结束后,各大车企纷纷公布了4月的销售数据。在经历了一季度的调整后,许多车企逐渐摆脱了年初销量低迷的影响,同时得益于上海车展带来的增量效应,大部分车企在4月实现了亮眼的成绩。
作为自主品牌的领头羊,上汽集团在四月天迎来了丰收时刻。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37.65万辆,同比增长4.59%;前4个月累计销量为132.14万辆,同比增长10.65%。尽管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对比来看,2024年4月上汽集团整车销量为36万辆,同比下降3.7%;前4个月累计销量为119.4万辆,同比下降5.6%。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相比去年同期的表现,上汽集团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尤其是在合资品牌承压、海外市场出现阶段性波动的情况下,新能源车和自主品牌强势增长,展现出上汽集团在产业转型期的韧性与潜力。
这种表现不仅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期的典型特征,也凸显了上汽集团在“新四化”战略推进中的突破与挑战。具体来看,旗下各子公司表现各异,有增有减。
其中,上汽大众4月销量为8.25万辆,同比下降10.31%;前4个月累计销量为31.07万辆,同比下降8.64%。虽然整体销量下滑,但部分车型仍表现出色。例如,途观家族终端销量接近1.4万辆,帕萨特家族终端销量近1.8万辆,朗逸家族终端销量达2.2万辆。此外,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大众品牌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 ERA首次亮相,展现了其电动化转型的决心。
另一家合资公司上汽通用4月销量为4.21万辆,同比下降15.29%;前4个月累计销量为15.10万辆,同比下降6.27%。尽管整体销量下滑,但别克品牌的部分车型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别克GL8家族销量破万,昂科威系列(包括昂科威Plus和昂科威S)销量同比增长138%,君越和君威的销量也实现增长。
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大合资主力持续承压,销量下滑反映出电动化产品迭代速度不足以及美系品牌在智能化赛道上的竞争力亟待提升的问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汽通用五菱以15.10万辆的销量实现22.76%的同比增长。其微型电动车和全球化车型矩阵的成功验证了“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精准定位策略。宏光MINI EV家族4月销量为2.90万辆,同比增长132.9%;五菱缤果家族销量为1.40万辆,同比增长83.2%。此外,上汽通用五菱4月产量为16.54万辆,同比增长34.49%,显示出强劲的生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4月五菱新能源销量占总销量的55.1%,反映出品牌电动化转型成效显著。宏光MINIEV家族、缤果等车型持续领跑细分市场,截至2025年4月,缤果家族累计销量已超50万辆,成为A0级市场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上汽乘用车4月销量为6.79万辆,同比增长7.28%;前4月销量为23.17万辆,同比增长2.60%。新能源板块的爆发式增长成为上汽集团4月的最大亮点。新能源汽车4月销量为12.81万辆,同比增长71.74%,环比增长18%;前4个月累计销量为40.11万辆,同比增长40.86%。智己和五菱新能源等品牌的持续放量进一步巩固了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
此外,4月上汽集团新能源销量占比突破34%,较2024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电动化转型步入快车道。随着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等新技术的规模化落地,上汽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的话语权有望进一步增强。
然而,在出口及海外基地表现方面,本月上汽集团销量为8.67万辆,同比下滑5.86%,这是近年来罕见的负增长。分析认为,这主要受到东南亚市场政策调整、欧洲反补贴调查等短期因素影响。但从前4月数据看,MG、MAXUS等品牌在澳新、中东市场仍保持20%以上的增速,墨西哥基地即将投产,表明海外战略的韧性依然充足。
基于对市场表现的分析,未来上汽集团的结构性调整还将不断深化。面对市场分化,上汽集团需通过多方面的优化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例如,加速合资品牌电动化反攻,通过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车型破局;巩固自主品牌优势,推动五菱突破微型车天花板,智己汽车抢占智能化高地;突破海外贸易壁垒,加快本土化生产布局,优化全球供应链。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上汽集团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当新能源渗透率突破三成,自主品牌贡献六成销量时,这家中国汽车龙头正在悄然完成发展动能的切换。接下来的悬念在于:如何在智能化下半场巩固优势,以及如何让合资板块重焕生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1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