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导语

Introduction

安全,才是豪华的基础。

好啊,奥迪居然真的这么干了!

今年六月中旬的时候,在奥迪Q6(参数丨图片)L e-tron试驾活动前的Workshop上,当负责技术讲解的工程师翻到了展示车身安全结构以及电池防护的PPT页面时,我因为震惊而一扫熬夜赶稿后清早起床参加活动所残留的些许困倦。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大约三四年前,笔者曾和一群行业内的朋友议论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问题,并且就如何确保动力电池万无一失,推论出过一个大致的方案——而这也就是刚刚PPT上看到的,奥迪实际用在Q6L e-tron的措施。

首先,车身扭转刚度要尽可能提高,特别是车底电池位置要特别加强,如果可能全部用高强度热成型钢来制造,以便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时车身的变形,从而避免电池包因挤压而发热失控问题。

其次,要专门设计特殊的加强式底护板,最好参考现代主战坦克的复合装甲的构型,采用多层高强度耐冲击材料夹纤维材料的模式加强电池底部,避免车底遭到冲击时,因为电池包被破坏电芯破裂电解液泄漏,而引发热失控进而出现爆燃问题。

那么,奥迪在Q6L e-tron上是怎么操作的呢?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对于第一个问题,Q6L e-tron的措施是大幅度加强车身结构。其白车身底板部分为整体构造,采用了与A/B柱类似的2150PMs热成形钢。如此加强的结果,不但使整车扭转刚度达到了惊人的46150N·m/Deg,更是在最恶劣的极端情况下,给车内人员逃生争取了时间。

同样奥迪在Q6L e-tron电池的底部防护上,也采取了类似举措——直接上了九层结构的加厚玻璃纤维下护板。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简而言之就是,一汽奥迪在最新的Q6L e-tron上,采用了上衬高强度钢板、下垫九层加厚复合材料护板,两侧和前后还有蜂窝结构抗冲击的构造。把动力电池装进一个四面八方严防死守的“装甲盒”内,以求安全最大化。

那么,这样的设计,能保万无一失么?就在七月中旬,一汽奥迪联合国内权威机构,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测试。

01

TOP Safety整车安全挑战

最近几个月,不少车企密集搞了碰撞测试,这似乎预示着安全正成为新一轮“卷”的方向。

然而相比其中多数以营销为导向的测试,上月中旬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中汽中心·天津碰撞试验室,针对Q6L e-tron搞了这场“全链路碰撞安全测试”,却扎实地展示出了何为极致的车辆碰撞安全性能。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整个测试分为TOP Safety整车安全挑战,以及TOP Electric电池安全挑战两个部分。

TOP Safety整车安全挑战环节,设置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事故场景——

一台Q6L e-tron测试车模拟在某个T字路口,突遇前方横穿马路的儿童假人。同时,侧方有一台以50km/h时速跟车的3吨卡车,模拟城市常见物流货车的重量和时速,向着测试车左侧横向冲来。此外在撞击向对侧,设置一座刚性柱体,以模拟城市道路常见的坚固路灯杆。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当天的测试证明,在检测到前方人员横穿时,Q6L e-tron配备的AEB系统及时生效将车辆安全刹停。同时,当重达3吨的失控火车以50km/h的速度,从侧面垂直方向撞向Q6L e-tron左侧车身第二排区域时,虽然巨大的冲击力使得车辆发生旋转,右侧第二排位置与设置在另一侧的刚性柱体发生剧烈碰撞,但事后检查车辆结构时,确认乘员舱完好,A、B、C柱均未发生结构性失效。两次挤压下,乘员舱依然保持足够的生存空间。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此外,全车安全带卷收器正常预紧点爆,侧气囊、侧气帘及中央气囊全部正常展开。这些安全措施的正常启动,保障了车内假人的伤害值经事后检测,全部处于优秀水平。而车上高压系统在毫秒级内完成高压断电,动力电池组在遭遇“夹心式冲击”后几乎无变形、无位移,经受住几何形变与短路风险双重考验,未发生冒烟、起火、爆炸或电解液泄漏。

02

TOP Electric电池安全挑战

毫无疑问,TOP Safety整车安全挑战充分证明了奥迪Q6L e-tron的安全性。然而这还不够,整车碰撞测试完成以后,受损测试车的电池包被当场拆卸,然后原封不动地送去了后续的环节——TOP Electric电池安全挑战。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TOP Electric电池安全挑战,由三项严苛测试叠加组成,某种意义上堪称对汽车动力电池的“酷刑”展览——

底部撞击测试。以台架固定电池包后,用30mm钢锥以200J能量,依次冲击电池包的前/中/后三处,模拟日常行驶中可能会出现的,因前车坠落物或者飞溅异物对车辆底部的冲击意外。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台车刮底测试。通过固定的150mm球形壁障,以20km/h速度下30mm侵入量进行的车底剐蹭测试,模拟较为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底部剐蹭意外。

五米高度跌落测试。将总重600kg的电池包,以底部朝下自由跌落,旨在模拟新能源汽车出现意外坠落的情况。

听着很极限的味道是么?实际上,这也是目前多数新能源汽车出现所谓“自燃”事故的根本原因。尤其是,拿着一块已经在之前经历过整车撞击试验的电池包,来参加这种测试。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然而就是这块理论上之前已经“狠狠挨了一下”的电池包,却完美通过了全部三项考核。

底部撞击测试后,电池包未发现异常,实测最大侵入仅1.26mm,对于9层玻璃纤维护板而言连挠痒都不算。至于刮底测试,通过球形壁障后,外壳检视仅有宛若刮痧的轻微划痕。至于最终的跌落测试环节,检测电池包的基本构造完好无损,拆开后也未发现结构性的损伤。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就近期国内汽车行业的现状而言,各品牌的各种碰撞对比层出不穷,其中还有因为存在对其他品牌的拉踩嫌疑而引起矛盾。

相对的,一汽奥迪联合中汽中心搞的这次测试,很容易就淹没在其中。但就其展示的水准以及检验结果而言,相信任何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有基本认知的朋友,懂的都懂。

所谓大道至简,真正的公理往往是明摆着的,任何人一望可知。然而纵然解决手段“明牌”一般存在,但却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高强度热成型钢价格昂贵,而大量运用在白车身结构中不但大幅增重(相对新能源汽车大量采用轻质高强度铝合金而言),同时还会进一步提升制造成本。而多层复合材料底护板不但成本高昂,还会进一步增加电池厚度,减少乘员舱高度空间。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图丨Q6L e-tron基于全新的PPE平台

笔者认为,经济学上的“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理论,其实拿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同样适用,而对应三要素则分别为“安全”“性能”以及“成本”。而商业机构追求利润的本质,导致其在三选二的过程中,“成本”是几乎所有企业都无法放弃的一个选项。

所以结果也就明摆着了。要么是不够安全,要么是性能遭到了部分牺牲,抑或是三要素平衡下来实现了平庸化。

但笔者可以肯定的是,奥迪Q6L e-tron是一款打破常规的产品。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配备奥迪新一代AI智能座舱,搭载华为乾崑驾驶辅助系统,同时还配有107kW/h超大容量动力电池。此外,包括溜背造型的Sportback车型,其全景天窗+遮阳帘乃至于大量实体按键均一应俱全,你是无法找到其任何性能方面“缩水”痕迹的。至于价格方面,目前公布的官方指导价格与同级别Q5L并无显著差距,而后续实际上上市时相信还有一定的优惠。

毫无疑问,Q6L e-tron不但是一汽奥迪突破新能源赛道的拳头产品,其更是迄今为止首见的,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突破“不可能三角”的经典作品。

“这款车是奥迪沉下心来,就所有已知问题搞针对性优化的产物。从设计、原型、测试车再到试生产,没有人为简化或者略过任何一个步骤,生产工艺更是坚持了我们一贯的高标准。你可以把它视作奥迪在新能源方面‘真功夫’的体现。我们绝不会拿用户‘练手’!”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上述是六月中旬试驾期间,陪同的某位一汽奥迪工程师对于自家Q6L e-tron介绍。语气之间,充满了对自家品牌强烈的自豪感。

没错,汽车绝不是快消品,安全更是一个贯彻于每台车生命周期内,必须始终如一的基本要素。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了Q6L e-tron上,也同样体现在最新奥迪A5L“一拉两用”的集成式门把手设计上,以及奥迪全系产品多年来对车规级芯片的坚持上。

安全,必须是每台汽车的最基本要求,更是任何豪华汽车品牌必须格外坚持的核心。真正的豪华,从来不是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将安全融入每个细节当中。这便是奥古斯特·霍希建立奥迪品牌时,就已经明确下来,并传承至今已有116年的坚定理念。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责编:李思佳 编辑:何增荣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顾

国产车把合资逼到墙角

卖车销售盆满钵满,卖车老板赔得退网?

车厂300万/500万辆年销目标扎堆,消费者都不够用了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奥迪全链路碰撞测试:硬核安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22278.html

(0)
武汉汽车网的头像武汉汽车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11日 上午8:03
下一篇 2025年8月11日 上午8:04

相关推荐

  • 【韩系动向1571】EV3领衔!起亚一季度纯电动车销量创新高!

    里是全网最专业和权威的韩系车和韩国车市系列内容,《韩系动向》第1571期。 起亚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的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创下了季度最高销售纪录,起亚EV3 成为增长引擎。 起亚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上,创下了季度最高销售业绩。今年第一季度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数量为 27,761 辆,相比去年第三季度创下的此前纪录 23,794 辆,增长了 17%…

    2025年5月8日
    6900
  • 长城6月销量远落后于比亚迪/吉利?不用太担心

    近日,长城汽车发布了2025年6月的销量数据。 数据显示,长城汽车6月销售新车11.07万辆,同比增长12.86%。2025年1-6月,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新车56.98万辆,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当然,如果和其他头部自主品牌相比–比亚迪6月销量38.26万辆、吉利23.6万辆,长城汽车在销量上“逊色”不少,但仔细翻看各大板块的表现后,不难发现长城…

    2025年7月12日
    4100
  • 岚图FREE+正式上市 售价21.99-27.99万元

    7月12日,岚图汽车官方宣布旗下岚图FREE(参数丨图片)+正式上市,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21.99-27.99万元。官方表示,2000元定金可抵扣5000元购车尾款,置换补贴5000元(东风系增换购1万元,岚图增换购3万元)。作为中期改款车型,岚图FREE+针对外观和内饰设计进行了小幅调整,并搭载鸿蒙座舱Harmony Space 5以及华为乾崑智驾A…

    2025年7月12日
    3900
  • 【韩系动向1549】韩国市场混动车占有率突破30%,油车,LPG退出!

    这里是全网最专业和权威的韩系车和韩国车市系列内容,《韩系动向》第1549期。 在汽车燃料类型的竞争格局中,混合动力车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虽然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汽油车仍然是最高的,但混合动力车的占有率首次突破了 30%,并且在与汽油车的一对一竞争中占据了优势。此外,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在主要竞争关系中已经超过了汽油车和混合动力车。 韩国汽车研究专业机构消费…

    2025年4月8日
    11400
  • 移动通信界盛会,凭什么长安是唯一参会车企?

    汽车智能化:架构变革可以走得很快,生态协同可以走得很远。 阿瑟·克拉克曾说“科技与魔术无异”。玛丽安·凯勒接着这句指出:汽车就是这种魔术般的科技,改变了世界。 当万众的目光又开始聚焦在“AGI”、“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时,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却毫无违和地与尖端技术相互拥抱。 “长安汽车始终认为,未来汽车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长安汽车EVP、CTO张晓…

    2025年6月21日
    6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