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导语

Introduction

它同时扮演着价格战的“终结者”与“终点站”双重角色。

“现在价格调整周期从月度缩短至周度,甚至根据竞品动态实时调价。”

“过去降价2%就能带动15%销量增长,现在需要降5%才能维持原有销量。”

在存量竞争时代,车企为争夺有限增量空间,不得不将价格作为最直接的市场杠杆。而特斯拉2024年初的Model3/Y降价成为导火索,直接引发国产汽车品牌们从跟随到主动引领。这种价格博弈正在突破传统周期规律,如今已演变为常态化竞争手段。

更棘手的是,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呈现非线性增长。有调研显示,2024年有62%的消费者将价格作为购车首要考虑因素,较2020年提升27个百分点。这种预期管理正在形成恶性循环:企业越降价,消费者越持币待购;持币时间越长,企业库存压力越大,被迫继续降价。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新势力引以为傲的直营模式虽试图建立价格锚点,但遭遇现实挑战。理想L9(参数丨图片)在上市初期坚守指导价,但随着问界M9、小鹏G9等竞品入市,终端优惠幅度逐步扩大。蔚来的“换电权益调整”本质上也是变相降价,反映出直营模式在激烈竞争中难以独善其身。

当合资品牌集体转向一口价模式,这标志着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定价体系的范式革命。曾经的价格战利器,正在被这些市场老将亲手封存,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现代性的效率竞争规则。一口价模式的终极价值,在于它同时扮演着价格战的“终结者”与“终点站”双重角色。

这种策略转向的本质是市场压力的必然回应,在自主品牌与新势力的双面夹击下。2020年时,合资品牌的份额还占60%以上,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经不足35%‌。与其在价格战中自我摧毁,不如向新消费时代递出的投名状。

当一口价成为行业通识,大家终于看清价格战祛魅的本质,是汽车市场从“价格博弈”向“效率博弈”的进化。当消费者能实时穿透所有价格迷雾,车企真正比拼的将是技术储备的深度、产业链整合的广度以及用户运营的精度。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未来的定价权,终将属于那些既能坦诚展示成本构成,又能持续创造技术红利的车企。正如智能手机行业历经价格战到创新战,汽车产业正在一口价模式的催化下,开启效率革命的新篇章。

01

恶性竞争的必然性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并未如预期般偃旗息鼓,反而以一种更为复杂的形态持续蔓延。这场始于2023年的行业混战,最初不过是车企为应对短期市场压力而采取的促销策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逐渐演变成一场深度的市场洗牌运动。

这场价格战的背后,有着多重驱动因素。供需失衡的产业矛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巨大的库存压力迫使车企不得不通过降价来清理积压的库存。2024年补贴政策透支需求,政策刺激下的销量增长,实际上是一种提前消费,使得2025年初市场需求变得疲软。

头部企业如特斯拉、比亚迪的降价策略,表面上看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本质上是试图通过规模化销售来分摊固定成本。然而,这种做法却进一步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整个行业陷入了“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车企们在价格战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如今的价格战,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价格博弈,演变成了一场技术升级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复合战场。比亚迪将“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也重新定义了性价比标准。

华为、小鹏等企业则加速城市NOA的普及,让消费者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与安全。与此同时,盈利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这种趋势下,缺乏研发能力的二三线品牌加速出局。2024年极越、合创等企业的退场,就是市场洗牌的一个缩影。

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在价格战中也逐渐形成了理性认知。有调研显示,67%的购车者认为频繁降价损害品牌价值,豪华车市场客户流失率激增23%。这种认知倒逼车企从“价格导向”转向“价值导向”。

市场教育的结果是,单纯降价已难以刺激消费。在合资品牌实施一口价后,其意向客户流失率下降45%,增换购比例提升28%。这种信任体系的重建,正在瓦解价格战的群众基础——当消费者不再将“砍价”视为购车必修课。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价格战虽然仍在持续,但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的动荡,更是行业的深度变革。车企们需要在这场变革中,积极调整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它们被迫建立更精准的成本定价模型,比如通过垂直整合,将电池成本占比从45%降至38%;采用“全域自研”模式,将智能驾驶方案成本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的70%。通过“超级工厂”模式,将制造成本降低18%。

反过来看,技术升级为一口价提供了支撑。当技术创新成为一口价模式的持续动力,价格战便失去了存在根基。未来的汽车竞争,终将聚焦于技术储备的深度与产业链整合的广度。那些能持续创造技术红利的车企,将在透明定价时代掌握真正的定价权。

02

“一口价”让一切透明

在价格战的硝烟中,“一口价”模式的兴起标志着汽车行业定价逻辑的根本性变革。这场由合资品牌引领的透明化运动,不仅终结了传统经销商的议价霸权,更揭示了行业从“渠道博弈”向“服务竞争”转型的必然路径。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回望传统汽车销售体系的痼疾,长期存在的“指导价虚高—终端乱价—信任崩塌”恶性循环,将经销商体系异化为“价格迷宫”。消费者面对动辄数万元的议价空间,在金融手续费、保险捆绑等隐性加价中疲于奔命,而经销商则深陷“以价换量”的囚徒困境。

上汽大众途岳新锐以7.99万元真·一口价叠加动力总成终身质保的颠覆性策略破局,首月订单突破2万台的奇迹,恰是对价格透明化需求的精准回应。这场变革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别克昂科威Plus推出16.99万元直售价版本,广汽丰田锋兰达官方直降4.4万元。

合资品牌集体转向的轨迹,勾勒出行业透明化共识的清晰路径。

定价逻辑的重构远超出价格策略本身——当经销商从价格博弈的桎梏中解放,服务价值的深度挖掘成为新战场:一汽-大众的经销商利润结构向售后服务倾斜;广汽丰田的客户投诉率骤降,品牌信任度显著修复。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用户主权意识的觉醒——年轻消费者拒绝为“信息差”买单,转而要求购车流程的确定性与服务体验的标准化。有车主调研显示,90后群体对“无需议价”的满意度高达89%,远超传统购车方式。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尽管透明化趋势不可逆,但部分企业的“伪一口价”策略暴露出新问题。某品牌通过减配推出“特供版”,另一品牌要求捆绑金融贷款才能享受标称价格,这类操作反而加剧消费者疑虑。若缺乏技术护城河,透明定价可能沦为新一轮价格战的工具。

2025年的中国车市,正经历从“价格绞肉机”到“价值反应堆”的惊险跨越。价格战的持续,本质上是行业淘汰赛的加速器——通过挤压低效产能、倒逼技术革新,最终实现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这促进了汽车市场从“商品交易”到“服务运营”的蜕变。这种变革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撕掉了传统汽车行业的最后一层面纱——让消费者为真实价值付费,让车企为效率提升竞逐,让产业回归本质的商业逻辑。

这场双重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新秩序。当车企不再依赖价格差博弈,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场景化定义、用户资产运营构建竞争力时,中国汽车产业方能真正实现从“规模领跑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跃迁。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责编:曹佳东 编辑:何增荣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顾

“福耀系”诞生200亿IPO,曹德旺要抢曾毓群的生意

商旗舰车芯片延期,英伟达的“王炸”让谁更焦虑?

关税漩涡中的汽车供应商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所有人都需要“一口价”丨袪魅时刻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7907.html

(0)
武汉汽车网的头像武汉汽车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3日 下午2:40
下一篇 2025年4月23日 下午2:42

相关推荐

  • 蔚来拆分芯片部门 可对外承接订单:安徽神玑技术公司成立

    6月20日消息,近日,多家媒体报道蔚来计划为旗下芯片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成立独立项目实体。 目前,该项目实体已完成工商注册,名为安徽神玑技术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与蔚来中国总部一致,法定代表人为蔚来芯片及智能硬件负责人白剑。 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业务范围涵盖芯片设计与销售。 报道称,蔚来计划向战略投资者出让少量股权,但仍保持对项目实体的控…

    2025年6月20日
    3000
  • 今晚开抢!理想L9焕新版来了!新增高级雅灰+金色饰条

    武汉汽车网5月8日消息,理想汽车宣布,理想L9智能焕新版将新增专属雅灰色外观,并搭配金色装饰套装。 理想L系列智能焕新版发布会定于5月8日举行,新车型基本保持了与在售车型一致的整体造型,主要变化在于采用了体积更小的全新激光雷达方案。 理想L9智能焕新版还提供了金色饰条和全新配色轮圈供选择,增加了车辆的辨识度和豪华感。 内饰方面,新车配备了21寸后排娱乐屏,以…

    2025年5月8日
    6700
  • 智驾“保险”,但不保命

    导语 Introduction 谁都不希望出险。 5月4日,小米汽车因为将“智驾”字眼更名为“辅助驾驶”一事被推上热搜。实际上,早在4月23日开幕的上海车展前,多方就已经相继宣布,车企被明确要求不得使用使用“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词汇,建议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等中性表述。 因此,车展上很多发布的新车,在描述和表达“组合辅助驾驶”时显得非常生…

    2025年5月11日
    7700
  • A柱、B柱更强了!雷军:小米YU7通过热气胀工艺嵌入6根2200MPa小米超强钢

    6月17日消息,小米YU7已经定于6月底发布。预热期间,雷军提到最多的就是车辆的被动安全。 今天上午,雷军发微博又透露了小米YU7在车身被动安全上的一个卖点。他表示,小米YU7借鉴防滚架的设计灵感,在A、B柱内部嵌入6 根2200MPa小米超强钢热气胀管,与车身结构紧密配合,构建起独特的 “内嵌式防滚架”。 他介绍,这个设计大幅提升了…

    2025年6月17日
    2700
  • 腾势N9的转弯半径比海鸥还小?画个8字一试便知

    大型SUV车身长度一般都超过5米,车辆的转弯半径通常比较大,导致驾驶难度高、灵活性较差,开起来非常笨重。在面对出地库、窄路掉头等日常场景,都要反复倒车调整,还很容易剐蹭,对新手小白很不友好,所以买大型SUV一定要看转弯半径。 热销的大型SUV哪个操控更灵活,转弯半径最小?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大型SUV的转弯半径和灵活性,挑选了市场上热销的五款大型SUV(问界M9…

    2025年5月9日
    7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