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企重组步伐逐步加快的背景下,一汽集团的领导班子架构仍显迟缓。目前,“8+1”的高管团队中,副总经理一职尚待填补,而这一空缺已持续至2025年中期。
尽管红旗品牌近年来喊出了响亮的口号,但其新能源业务却始终未能实现突破性增长。数据显示,今年4月,一汽集团销售新车23.87万辆,同比增长3.5%;前4个月累计销量达100.07万辆,整体表现稳健。

然而,单一品牌的新能源板块表现却不容乐观。根据官方数据,一汽红旗新能源车今年1-3月累计销量为2.2万辆,同比提升43.8%。但进入4月后,仅公布了“同比增长43%”的模糊信息,未披露具体数字。值得注意的是,红旗今年的新能源销量目标高达25万辆,这意味着每月需完成约2.08万辆的销量任务。然而,前3个月平均销量仅为7300辆左右,距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从产品结构来看,红旗的新能源车型阵容较为丰富,包括E-QM5、HS3 PHEV、EH7等传统车型,以及天工系列的多款新品。但遗憾的是,天工系列并未展现出爆款潜质,整体市场反响平平。
2023年10月,一汽集团成立了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由刘亦功担任总裁,并配备多位副总裁。然而,一年多来,尽管整合了集团的核心资源与领导力量,红旗的新能源业务仍未见显著成效。

近期,一汽集团再次进行人事调整,将中国一汽股份产品策划及项目管理部总经理王立军与一汽红旗销售公司总经理王胜利对调岗位。这一变动背后,反映出管理层对新能源业务的焦虑与期待。
回顾历史,自2020年起,王胜利先后被调任至一汽奔腾与红旗品牌,接替陈旭担任销售公司总经理。然而,过去三年间,红旗的销量目标屡次落空:2022年计划45-50万辆,实际完成31万辆;2023年目标50万辆,最终仅售出37万辆;2024年依旧设定50万辆目标,实际销量为41万辆。
2025年,红旗将50万辆总目标拆分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各25万辆。然而,从当前进展来看,新能源板块的压力尤为突出。支撑销量的主要来源仍是面向网约车市场的E-QM5,而非主打高端市场的天工系列。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红旗新能源业务存在的核心问题在于价格偏高导致的产品力不足,以及营销策略落后带来的品牌力缺失。即便王胜利与王立军岗位互换,若无实质性的产品与营销变革,恐怕难以扭转局面。
或许正如外界所言,在当前的体制与资源框架下,谁来执掌销售大旗,结果可能都相差无几。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武汉汽车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tfuv.com/news/10585.html